集肤效应是什么?对电器有什么影响呢?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对于电源来说非常关键的效应——集肤效应(趋肤效应),这是什么呢?这个效应对电器友好还是不友好呢?要是友好该怎么加强,要是不友好,该怎么减弱呢?
什么是集肤效应,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呢?
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,根据楞次定律,变化的磁场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,其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。对于导体内部的电流,由于周围磁场的影响,其受到的阻碍作用更强,而导体表面的电流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小,所以电流更倾向于在导体表面流动,形成集肤效应。
集肤效应的显著程度与电流的频率、导体的材料及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。通常,电流频率越高,集肤效应越明显;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磁导率不同,也会影响集肤效应的程度,例如铜的导电性比铝好,在相同条件下,铜导体的集肤效应相对铝导体可能会更弱一些;而圆形导体的集肤效应相对方形导体来说,在相同条件下会更均匀一些。
集肤效应对电器有什么影响呢?
有利影响
高频电路中减小电阻:在通信基站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中,工作频率通常在几百兆赫兹甚至更高,采用空心铜管或镀银导线等方式来利用集肤效应,可有效减小电阻,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功率放大效果。例如,在5G基站的天线系统中,使用空心铜管作为馈线,相比同规格的实心铜导线,能更好地传输高频信号,减少信号衰减。
金属表面热处理:在机械制造领域,对齿轮、轴类零件等进行表面淬火处理时,将工件置于高频感应加热线圈中,利用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迅速升温到淬火温度,而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。如汽车发动机的曲轴,经过表面淬火后,表面硬度提高,耐磨性增强,而心部仍具有足够的韧性来承受冲击载荷。
不利影响
增加传输损耗:在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中,当传输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或60Hz时,虽然集肤效应相对高频电流来说不太显著,但由于输电线路距离长、电流大,集肤效应导致的电阻增加仍会引起可观的电能损耗。例如,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,因集肤效应导致的传输损耗可能达到总传输功率的几个百分点。
限制电流承载能力:在大型变压器中,绕组通常采用多股绞线来减小集肤效应的影响。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,当变压器负载电流较大时,集肤效应会使绕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,电阻增大,导致绕组发热严重,限制了变压器的电流承载能力。例如,在一些老旧的变压器中,由于未充分考虑集肤效应,在高负载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绕组过热甚至烧毁的情况。
引起电磁干扰:在电子设备密集的环境中,如计算机机房、通信机房等,集肤效应会使设备内部的电源线、信号线等产生不均匀的电流分布,进而产生交变磁场,对周围的其他设备造成电磁干扰。例如,当一台服务器中的电源线上的电流因集肤效应分布不均时,其产生的磁场可能会干扰相邻服务器的正常运行,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设备故障。
通过以上介绍,我们了解到集肤效应所引起的影响还是比较大, 尤其是我们需要避免电磁干扰时等,那么如何减小集肤效应影响呢?
优化导体结构
采用多股绞线:如利兹线,将多条金属导线彼此环绕,这样能使电磁场比较均匀地分布,各导线上的电流分布也会较为均匀,可同时减缓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。在高频交流电传输中常被使用。
使用空心导体:在传输频率较高的甚高频或微波等级时,可采用空心导线管并在中心补上绝缘材料的方式。因为集肤效应使交变电流主要在导体表面流动,空心部分对电流传输影响较小,还能减轻导线重量。
合理选择导体材料和尺寸
选用高导电率材料:如在一些对传输性能要求高的高频电路中,使用镀银导线,银的导电性能好,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集肤效应导致的电阻增加。
增大导体截面积:在电力传输中,适当增加导线的截面积,可减小电流密度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,但这种方法在高频时效果有限。
选择合适的长宽比:在扁线电机设计中,合理选择扁线导体的长宽比,可减小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带来的交流铜耗。如适当减小槽口宽度、增加槽高,能有效抑制高频交流铜耗。
改变电路设计和工作方式
采用特殊的电路结构:在高频电路设计中,使用微带线、同轴电缆等特殊的导体结构,利用其电磁场分布特点,减小集肤效应的影响。
降低工作频率:在满足设备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尽可能降低电流的工作频率,可减弱集肤效应。但在很多实际应用中,工作频率往往由系统要求决定,难以随意降低。
运用电磁屏蔽和补偿技术
电磁屏蔽:使用磁屏蔽材料或结构,抑制外部电磁场对导体的影响,同时也减少导体内部电磁场的泄漏,从而减小集肤效应。例如在一些精密电子设备中,采用金属外壳或屏蔽罩进行电磁屏蔽。
电流补偿:通过在导体周围或内部设置辅助线圈等方式,产生与集肤效应电流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,从而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,减小集肤效应的影响。
我们所做的电源通常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,效率高,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强,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?我们碰到集肤效应是如何处理的呢?留言我来聊聊呗~